目前位置:首頁
發布日期:
2021/02/17
訊息類別:

全部訊息

SMA治療曙光再現(文/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 黃耀斌教授)

SMA治療曙光再現

文/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 黃耀斌教授

 

  於2016年12月首件由美國FDA核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;SMA)新藥Spinraza(Nusinersen)曙光初現以來,為SMA病童們帶來希望無限,並已於2020年7月1日在台灣納入健保罕病用藥給付,佳惠病人後,又見二道曙光,再次照亮SMA病童。在2019年5月諾華藥廠經美國FDA核准之Zolgensma為一基因治療藥物,另在2020年1月美國FDA亦受理羅氏藥廠開發之Evrysdi(Risdiplam),為最新可供口服使用之SMA治療新藥上市申請,並已於2020年8月核准,國內亦有少數SMA病患分別透過參與以上三種藥物的臨床試驗,進而及早接受治療。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Zolgensma及Evrysdi這二款SMA最新治療藥物,如何為SMA病童們帶來嶄新的契機。

 

 

  說到基因治療,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和一般藥品有何不同?簡單來講,基因治療為利用分子生物工程技術,將外來的基因帶入細胞中,以修補原有遺傳缺陷的基因,並產生有作用的蛋白質,藉此治療疾病。一般而言,由單一基因缺陷或突變造成的遺傳性疾病較適合用基因療法,這也是在醫學上重要的突破。Zolgensma便是利用基因療法,首創以單次性靜脈輸注帶有正常SMN1基因片段的腺病毒載體,對SMN1基因進行修補。在臨床試驗階段,對病人整體存活率及恢復病人站立及行走能力均有成效,惟其醫療費用相當高。目前該基因治療對象為在SMN1基因具有bi-allelic突變之小於2歲的SMA病童。在給藥後副作用有可能造成急性嚴重的肝臟損傷及肝指數上升,尤其對已有肝損傷的病人其風險更高,因此,在給藥前一天及給藥後30天須給與全身性類固醇(劑量相當於口服1 mg/kg prednisolone),並於30天後檢測病人肝功能無明顯變化才可逐漸減量,並持續追蹤肝功能變化。除肝指數上升及嘔吐為常見的副作用,也要留意病人有血小板低下或Troponin-1上升的情形。

 

 

  SMA病人由於SMN1基因缺損以致無法產生正常之SMN蛋白,會造成運動神經元的損傷,導致肌肉軟弱無力甚至萎縮,而在人體中另有一個SMN2基因,可產生極少量正常的SMN蛋白,當SMN2基因增加,就有機會彌補SMN1缺損所造成的影響。最新可供口服使用之SMA治療新藥Risdiplam,即為一種SMN2剪接修飾劑(splicing modifier),用於治療二個月以上嬰兒至成年人,因第5對染色體長臂上SMN1基因突變導致SMN蛋白缺乏之SMA病人。經二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,Risdiplam 能顯著改善嬰兒期發生(infantile-onset)Type 1之 SMA病童及晚發型(later-onset)Type 2 及Type 3之SMA病人運動功能。二族群發生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相似,多為發燒,腹瀉和紅疹。此外,於晚發型SMA至少為10%發生率之不良反應包括上呼吸道感染,肺炎,便秘和嘔吐等。

 

 

  Risdiplam給藥方式為將60 mg藥品粉末,經調配回溶為0.75 mg/mL之口服溶液劑,再依不同年齡層之建議劑量一天一次,於餐後以口服針筒量取後投予正確劑量。藥品乾燥粉末置於原包裝於20-25°C室溫環境貯存,經調配之口服溶液劑則應以原琥珀色瓶避光於2-8°C冷藏貯存,經調配之水溶液劑超過64天尚未使用則應丟棄。

 

 

  隨著生醫科技的進步,對來自染色體遺傳變異的SMA病童們在治療上已見曙光,然在昂貴的治療費用下,雖已有部份藥品有條件給付,部份藥品持續進行臨床試驗,如何在適當的族群選擇適當的治療模式,對SMA病人而言仍是一條漫漫長路,還需產官學研及社會大眾更多的努力與支持。

回上一頁
我們的社群
YTFBline
連絡我們
社團法人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
立案字號 台內社字第0940060802號
會  址 801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103號10F之1
E - mail taiwansma@gmail.com
電  話 07-201-0675
傳  真 07-201-0676
服務時間 8:30~12:30 13:30~17:30
感謝長期支持單位

公彩回饋金罕見疾病基金會

聯勸

訪客人次: